以真我,敬君品。在《君品談》節目中,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朱松純繼續以他特有的哲思與篤定,分享了他對人工智能本質的探索、歸國創業的初心,以及對下一代人才的深切期望。從“為機器立心”的理論構建,到“為人文賦理”的跨學科實踐,他以科學家的清醒與君子的擔當,在AI的“無人之境”中走出一條中國自己的路。
“選擇比努力更重要,驅動力在于你的心”
面對人生與科研中的多次重大抉擇,朱松純坦言:“選擇比努力更重要!彼艞壉Q、離開斯坦福,最終于2020年毅然歸國,背后都是一以貫之的原則——“驅動力在于你的心”。他強調,“心”包含認知與格局,既要看得見更高的山峰,也要有勇氣從現有高地走下,重新攀登。這種不戀過往、不畏未知的決斷,正是君子“謀道不謀食”的格局體現。
在朱松純看來,人工智能不僅是技術問題,更是哲學與認知問題。他提出“為機器立心”,既要賦予機器以情感與價值的“溫心”,也要構建其理解與推理的“心智”。他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,將“儒釋道”思想與數理模型相結合,指出“心即理也”早在中華文明中深植根基!拔覀円烊耍孟雀闱宄裁词侨恕!边@種融合文理、貫通中西的視野,展現了他作為科學家的文化自信與理論原創力。
“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,是最大的快樂”
朱松純尤其重視人才培養。他引用孟子“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”為人生至樂,在北大、清華牽頭開展“通計劃”,鼓勵學生走向“無人之境”。他強調勇氣與認知并重,希望年輕人具備“宏大的價值體系”,既能看清方向,也能堅持走下去。更令人觸動的是,他鼓勵文科背景的學生加入AI浪潮,“懂文科才知道方向,懂理科才能變成結構”,真正實現文理融通、知行合一。
節目尾聲,朱松純展示了一幅家鄉人贈送的字畫:“三十功名逐一統,八萬里路懷家國!边@正是他三十年科研生涯的寫照——追求人工智能的統一理論,心懷家國回歸故土。他坦言,最大的快樂并非留名,而是“搞明白”之后的豁達與從容,正如蘇軾在困頓中寫就“清風明月”,真正的價值在于經歷與領悟本身。
貴州習酒作為《君品談》聯合出品方,始終倡導“以酒崇道,務本為人”。在與朱松純的對話中,我們見證了一位科學家如何以心立道、以理通人,在智能時代的“無人之境”中走出了一條屬于中國的君子之路——清醒、堅定、包容、擔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