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真我,敬君品。在《君品談》節目中,我們走近了年逾九旬的表演藝術家游本昌。從濟公到爺叔,從舞臺到養老院,他依然精神矍鑠、笑聲朗朗,言語間盡是從容智慧與不減的熱情。他說:“愿力越大,生命力就越強。”這份“愿”,是對藝術的執著,是對眾生的關懷,更是對生命本身不滅的熱愛。
“專管人間不平氣” —— 濟公精神的當代回響
游本昌與濟公的緣分,遠不止于一部電視劇。他引用周總理的話形容濟公——“專管人間不平氣”,并視其為角色最核心的精神。演濟公之前,他更多關注個人與小家;演了濟公之后,他的心境發生了深刻變化。“濟公不濟私,濟世為公”,這句話不僅塑造了角色,也重塑了他的人生。他投身公益,創辦基金會,奔走鄉村,致力于通過藝術教育照亮留守兒童的精神世界。他說:“哪怕只能影響10%的人,也值得去做。”
2025年,游本昌入黨的消息登上熱搜。有人不解:為什么“濟公”游本昌要入黨?他的回答淡然卻堅定:“濟公是濟世為公,黨員是為人民服務,這兩者在我心中是完全一致的。”在他看來,這不是宗教問題,而是認知問題、價值問題。面對爭議,他一笑置之,繼續走自己認定的路。
“化導自心” —— 文藝工作者的本分
游本昌常說“文藝化導人心”,但他更強調“化導自心”。在他看來,藝術工作者首先要修煉自己,才能影響他人。“我自我解剖了,讓人們看到人是怎么進步的、怎么不斷向前的。”他不追求流量與名利,甘愿走一條“非主流”的路,甚至一度被子女視為“悲情”。但他從容依舊:“只要生命不終止,就沒有遺憾。我有時間彌補。”
92歲的游本昌,依然保持著驚人的精神能量。年初一場大病后,他挺了過來,笑言“老天爺肯定還有事沒讓我做完”。他把這稱為“愿力”——不是為個人,而是為“人類命運共同體”盡一份力。他堅信,只要有愿力在,生命就不會熄滅。“愿力越大,生命力就越強。誰都奪不走。”這種近乎信仰的生命觀,支撐他不斷學習、不斷嘗試,甚至計劃進軍豎屏短劇,推動濟公精神在新媒介中的傳承。
游本昌的人生,恰如他形容的——不是貝多芬完整的交響曲,而是舒伯特的《未完成》,始終向著未來敞開。他說:“人生的目的永遠在前面,永遠在未來。”92歲的他依然在學習、在思考、在行動,用自己的人生詮釋著:生命的意義不在于得到了什么,而在于還有多少想要去完成的事。
貴州習酒作為《君品談》聯合出品方,始終倡導“以酒崇道,務本為人”。在與游本昌的對話中,我們見證了一位藝術君子如何以愿力為燈、以行動為路,在漫長的歲月中始終光明、始終向前。
上一篇:格蘭多納「極境之選」系列首登中國,以時光淬煉雪莉風味之巔
下一篇:“喝美酒慶美事”,水井坊・井18創新渠道政策,攜手渠道客戶共赴未來